1986年!乡村教师的黄金年代

1986年!乡村教师的黄金年代

来源:米乐m6网页 时间:2025-04-02 19:46:14 点击:
详细介绍:

  如今,但凡有老师抱怨自己收入低,总有人说,“你穷?你比农民工好多了!肩不用挑,手不用提,该知足了!”

  想来也是有一定道理,不过,今天我想梳理一下教师工资从70-90年代三十年间的变化。教师即使曾有过辉煌,也是昙花一现。所以,老师们抱怨也是有原因的。

  70年代初期,国家开始解决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问题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采取群众讨论,社队推荐,学校审查,专、县革命委员会审定的办法推荐中师生,应该是所谓的“工农兵学员”的前身。

  什么人能够被推荐,不用我多说。他们经过一年左右学习后,才能成为公办教师,领取每月29.5元工资。说实话,虽然比农民收入要高,但是在农民眼中远不如、食品组、售货员有地位。

  1983年开始,全国中师学校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,鼓励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中师,提高新生质量。

  1985年,我堂三叔中师毕业,每个月有33.5元钱工资,无另外的的福利、补贴。现在看上去很低,但是结合当初的物价来说,应该还过得去。

  按照我妈的算法,当年一担谷子大约17-19元,33.5元每个月可以买200斤谷子,全年下来就是2400斤,相当于一个人不花成本,而且不用风吹日晒、披星戴月地种四五亩田,这活儿哪找去?

  行船走马三分险,种田种地靠天收。老师应该算是铁饭碗,稳当。于是,坚定了老人家让我报考师范的决心。虽然那一年我由于成绩太差,意图辍学,被我爸用绳子捆起来揍了一顿。

  1986年,国家对体制内工作人员,包括机关干部、事业编制、教师群体进行工资改革。可能增幅比较大,特别是对老师单列了最高每个月10元的教龄津贴,在社会上掀起了狂飙式的舆论批评。

  当年,一个中师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基本工资调整为为56元,还能够准确的通过教龄领取3-10元不等的教龄津贴。加上洗礼费、书报费、自行车修理费等补贴,教龄长的真的能够达到八九十块钱一个月。

  工人老大哥,一日才三块多。课堂长不出稻谷,也产不出煤铁,没有产生看得见的社会收益,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?

  刹那间,社会舆论开始对教师收入进行口诛笔伐。可是,当时能够考入师范的几乎都是全县前一百名的初中毕业生。

  也许,他们或者他们的父母出于短视,总想早一点拿到一张饭票,从而放弃了三年之后的高考。以他们的成绩,不出意外的话,大部分人可以拿到名牌大学、重点本科的通知书。

  他们投身于三尺讲台,每天利用自己也许不很渊博,但绝对专业的知识支撑起中国乡村九年基础教育的天地。

  中师毕业,只是中等专业文凭,也许他们连知识分子臭老九都算不上。由于理论知识并不高深,他们没所谓的科研成果,只有日复一日的传道授业解惑,难道就应该剥夺他们参与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吗?

  我们总是自豪地说,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。但是,“家有隔夜粮,不当孩子王”的生活古训为何会久远流传呢?

  我知道,在80年代,上海有一本小杂志《故事会》曾经是很多人的业余文化启蒙读本。这本小杂志的确以其精巧、传奇的特点,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。

  杂志一开篇就是十几则笑话,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嘲讽穷秀才教私塾一类的:要么揭露他们没高水平,被农夫取笑;要么讥笑他们贪吃贪财,反被东家算计……

  说的是旧事,反映的是当下。但是,不只是教育行业,任何行业都不缺乏滥竽充数之辈,投机取巧之徒,为何需要单独拿老师来开练呢?

  《故事会》你家大业大,怎么不讽刺一下警察,不嘲笑一番律师?不就是老师手无寸铁,没有反击能力,编个故事你们还有不录用的权力么?

  生活中,由于学生基数大,所以老师比较多。教育教学工作又涉及到千家万户,会与家长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对抗。家长有牢骚能够理解,但是,不能将老师至于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
  1991年,我中师毕业参加工作,基本工资70元,加上各种补贴,每个月125元。大专76元,本科82元,如果都是老师,那么工资相差不大。问题是,老师除了工资表上的收入,无另外的任何收入。

  学校距离我家三公里,每天要骑自行车上班。刚开始,我用我姐1986年在社办企业上班时买的长征自行车。尽管5年车龄,保养的还不错,骑出去也不丢面子。

  但那是家里唯一的自行车,我骑走了,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没车,很不方便。于是,我省吃俭用半年,存了300多块钱,买了一辆自行车。

  过年的时候,想添一件新衣服,到服装市场挑了一身牛仔衣,花了我75块钱;一套西装,70块钱。过年的时候,连给父亲买条烟的钱都没有。

  而当时的工地小工,每天8-10块钱,大工17-18块。稻谷经过之前几年大幅度提升收购价格,已经稳定在30元/百斤左右。我每个月的收入似乎比1985年性价比更高,但是,个中甘苦需要另一篇文章才能讲清楚。

  幸好,在参加工作后不久的1993年,为了更好的提高公职人员收入,再次进行工资改革。不过,对于老师来说,属于换汤不换药,治标不治本,下次再说吧!